你有没有发现,基金销售人员大部分时候总是喜欢向你推荐首发的基金,也就是新基金。
你有没有发现,你冲着某个明星基金经理买了某只基金,过段时间基金经理就换人了。
今天,我们来聊聊新基金和老基金的那些事儿。
Q1: 老基金价格都涨到2块多了,新基金价格是1块。这是说明新基金比较便宜吗?
虽说股票型基金最终的投资标的也是一只只股票,但是,基金的价格和股票的价格就不是一回事儿。
股价从10元涨到20元,我们可以认为股价比较高了,要注意风险。但基金净值从1元涨到2元,这只能说明基金经理666啊,这肯定是要为基金经理疯狂打call啊。
基金的净值代表的是该基金过去的业绩表现。如果净值大于1,说明跟基金刚成立的时候比,赚钱了;如果净值小于1,就说明赔钱了呗。而我们买基金买的是未来。
不管我们的买入价格是1元还是2元,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涨幅是20%,那我们实质赚到手的收益是一样的(不考虑交易手续费)。
Q2: 销售人员偏好推荐新基金,所以,新基金必然比老基金好吗?
这个问题毫无营养,闭着眼睛都知道答案。但是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销售人员推荐的产品,除了基于他们的专业度和对客户需求的把握,当然还是有一些别的原因的。所以,我一向认为,投资理财,还是要自己弄明白大致原理,自己来判断。
首先,费率方面。新基金一般费率比老基金低。
其次,建仓问题。如果你买入基金的时候,是基于对当下市场的看好,那买入老基金,马上就能跟上市场的节奏。而此时如果买的新基金,则一般都会先需要经历建仓期,待新基金建仓完成后,方能在基金净值中体现市场的变好。所以,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,新基金的业绩体现会有延迟。
但是,如果此时市场情况不好,老基金由于仓位比较重,一般都难以避免下跌,有时甚至下跌幅度较大。而新基金,由于仓位轻,所谓“船小好调头”,或许可以“逃过一劫”。
第三,如果一段时间内新发的基金太多,可能对老基金有助涨效应。新发基金的募集成功,意味着又有新的资金马上要冲到市场上买买买了,新的资金推动股价上涨,股价上涨带来老基金的净值上涨。
以前私下听人说,有些公司为了推高自己的明星产品的业绩,甚至专门用新基金给自家的老产品“抬轿子”(即推高老产品持仓的股票价格,退出时也优先保证老产品的推出,当然,这种操作是违规的)。
这种公司其实也不难识别,只要去看看该公司所有产品的表现,明星产品业绩牛逼哄哄,而其他产品都要死不活的,这里面大概就是有问题的。
Q3: 基金经理到底是谁?
首先,我先澄清一下,以下我要说的这个问题,也许只是一个特例。
P公司的基金,每次新发的时候,不管是债基还是股票型还是混合型,基本上基金经理都是该公司的投资总监。这位投资总监,过去履历和业绩都还不错,市场认可度也还行。但是,等基金募集成功之后,半年左右,基金经理就换人了。
我曾经一度以为,P公司就只有这一个基金经理。这个P公司的产品业绩嘛,真的是呵呵呵呵,不过背靠大树,产品规模还是过得去的,看来管理费还是不愁的。
这种公司,要识别出来也不难,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,公司虽然成立好几年了,可是存续产品都是近一两年新成立的。老产品都去哪儿了呢?
Q4: 封闭运作的基金
有时候销售人员为了尽快促成交易,会提到“封闭运行”这个概念,意思就是,赶紧买啊,不买马上就买不到了。
其实吧,“封闭运行”分几种情况。一般新基金募集成功后,有1至3个月的封闭期,也可以称为建仓期,这段时间不接受新客户的申购,也不接受老客户的赎回。
债券型基金也经常封闭运行,定期开放一次,这常常是由于基金经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,为了增加收益,都使用了一些杠杆。封闭运作,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杠杆增厚收益。
也有一些公司,封闭操作就是为了一心一意做业绩,不追求规模。比如我一直很认可的D公司,目前规模500亿左右(还不到前文提到的P公司管理规模的一半),管理40只基金,开放申赎的产品不到一半。
难道是这家公司的产品没有市场影响力吗?要知道,这家公司曾经新发一只公募产品,3天就募集了100亿规模。
这就是D公司傲娇的地方,我知道我家产品如果开放申购,管理规模可以蹭蹭蹭往上涨,但我就不开放,咋地!
所以,我乱七八糟扯了这么多,到底是新基金还是老基金比较好呢?
这事儿,还真没有一个定论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还是偏好老基金的。作为销售人员,多半还是推荐新基金的,毕竟,对于公募基金来说,规模做上去了,管理费就妥了。
更多文章,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:一颗糯米饭(ID: economyfans)
0
推荐